
单纯凭借一部新国标无法改变现有局面,这是出于对整个电动车市场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对于当下乱局,法治精神就成为了破局的关键所在。
法律对于机动车行为的强力约束值得借鉴
我国在机动车的管理上是积累了丰富经验的,所以尽管目前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还在不断提高,但各地对于机动车的管理依旧能做到有条不紊,其核心就是法治精神。有关部门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大力度整治直接树立起了法治权威,全民法治观念的增强又进一步增强了机动车的行为秩序,这样的良性循环早就了我国对于机动车管理上的大而有序。
机动车的管理经验对于破解电动车乱象有着重大借鉴意义。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打响了对于车辆本身的标准化的重要一枪,有消息称关于电动轻便摩托车的国家标准也将会在近期出台,这对于电动车厂商和销售层面将是一大利好,对于电动车生产销售环节管理的有法可依也是践行法治精神的第一步。
对于交通参与者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车辆国标的制定。针对机动车我们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从驾驶者资质审定到驾驶行为培训,再到对于各类违法行为的处理办法,都可以找到相关法律规范,执行层面也较为严格。所以,提升电动车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明确违法处理办法并严格执行,对于规范电动车市场、降低事故发生率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法治精神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法律面前的平等。在现阶段,电动车和机动车无论在路权保障还是管理层面上都难言平等。路权模糊至今无解,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严重;在责任认定上,电动车往往又成为了“弱势群体”,引发广大机动车驾驶员不满;而机动车驾驶员一些不文明的驾驶行为(例如随意转弯、占道停车、路口抢行等等,不胜枚举)引发的事故定责分歧严重,保证每一个交通参与者都得到合理合法的公正对待同样是法治精神的体现。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国标只是开始 电动车破局仍需法治精神//ebike.zol.com.cn/689/6892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