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像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开始显露头角,面对选择新能源汽车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就是充电问题。新能源汽车发展到现在除了国家对新能源政策的补贴外,日常使用方面最大困局在于充电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就拿北京电动汽车的充电实际情况为例,目前全市布局已有超过9万余个充电桩,但车主仍高呼“充电难”,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有场地、扩容、协调和管理,但最直接的问题还是等待充电时间过长。另外,充电桩也存在运营方“蒙眼狂奔”后,暴露出配套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从消费者使用体验的角度来看,电动车充电时间已超过加油时间,等待自然使用体验会下降,充电方式还无法做到快速补充电量的水平。而换电模式的出现恰好可以解决当前的痛点,也是实现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的重要前提。电池本身技术瓶颈在短时间内依然无法被突破,换电模式是目前能想到的最好解决办法。厂商或者其他运营商可开发一套可靠快捷的电池接口和拆装固定装置,在全市、全国各区域网络建换电站就可以实现。
说到换电模式,早在2008年曾因为国外名为Better Place而成为电动车行业的热点。这家公司由以色列“天才连环创业家”Shai Agassi 创立,电动汽车进入Better Place可以在机械手的帮助下三分钟内完成换电。此后,换电模式开始被行业更多汽车企业尝试。
而将换电模式引入两轮电动车的企业并不多见,2015年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日趋普遍,锂电池技术已经成熟,同时在共享经济和外卖O2O的双风口下,两轮车换电的障碍被扫除,发展契机成熟。面对国内有2.5亿-3亿台电动自行车存量,这也给出行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e换电解决三大痛点
去年12月,深圳易马达于北京召开了e换电品牌暨A轮融资发布会,并宣布已完成由Translink Capital、云启资本和GGV纪源资本的A轮融资。针对锂电池换电方案,易马达推出的「e换电」智能出行生态系统,解决方案给整个电动车行业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同时也搭上新能源共享的发展快车。
e换电智能出行生态系统目前主要面向基数最大的两轮电动车,整套换电系统由分布式无人值守换电站、智慧电池仓、超级电池、APP和云平台系统组成,而e换电可以解决目前两轮电动车骑行体验三大痛点。
●提升效率 换电客持续增加续航里程
e换电可以解决电动车行业的三大痛点,最关键的还是电动车续航问题。骑行时间短目前是普通电动车的通病,大大限制了电动车的使用,对一些严重依赖电动车的职业来说尤其如此,比如快递业、外卖业等,但在e换电模式下,这一问题得到良好解决--关键是并不会增加太多的成本,使用e换电之后,外卖和快递员不必再急匆匆的跑回店里换电池耽误时间,上班族也不用天天拎着沉重的电池到办公室充电。
●快速推动锂电发展 充电更加安全可靠
另外是对传统铅酸电池固有缺点的克服,截止到目前,锂电池在电动两轮车上的推广已经有8年了,替代铅酸电池截止到目前还没有突破10%。铅酸电池除了充电不方便、充电时间长之外,还不易更换、且有充电安全隐患,而这样的铅酸电池目前在电动车市场占比超过90%以上,虽然锂电池电动车是今后发展趋势,但价格普遍比铅酸电池电动车高出几百元到几千元,单靠传统市场销售很难推动锂电池的快速普及。锂电池相比于铅酸电池优点非常多:锂电池寿命长重量轻体积小;锂电池具有免激活特性;锂电池不带记忆效应等等。
●超级电池统一标准 推动产业升级
e换电解决了电动车电池的接口统一和智能管理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大概锂电池占有率已经达到1%,但这些锂电池并不像手机充电宝或者普通的手电筒电池那样规格与接口统一。目前,各大采纳锂电池的两轮电动车都有各自的独立设计,很难实现互相兼容。
换电的前提需要统一充电标准,例如杭州电动出租车,所有车型、所有电池型号统一规格,规范化处理才能把换电站的成本控制住,只需要电动车厂商从生产端达成一致。另外,电动车依然是传统交通工具,大多也无法进行智能远程管理。但在e换电模式下,其超级电池的出现,实际上是从用户端推动电动车动力电池的标准化,进而推动电动车电池产业效率提升和产业升级。
综合来看,e换电模式的推广非常值得期待,从去年12月发布至今,短短几个月内e换电已初见规模,目前北京市已布局近百个换电柜,推广模式也落地5座大城市,北京、天津、郑州、成都和深圳。
换电方式不但可以快速解决两轮电动车最核心的电池充电难、充电慢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并进一步为锂电发展和统一电池标准化铺平道路。当然,新型换电模式对出行市场这种看似简单却充满着挑战,大量的资金投入,城市覆盖的换电网络密度,全新的共享盈利模式,以及互联网化的服务体验等方面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布局出行新商业模式 e换电破解电动车难题//ebike.zol.com.cn/682/6828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