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相关部门发布了4月“科学”流言榜,对部分社会上流传的错误观念进行了澄清。其中一条涉及智能驾驶技术的误解受到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辅助驾驶等同于自动驾驶,在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后可以随意玩手机、睡觉、聊天或吃东西”。对此,权威信息指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交通法规,也严重危及道路安全。
目前市面上新能源汽车配备的智能驾驶功能,大多仍处于“辅助驾驶”阶段。其核心作用是协助驾驶员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并不意味着车辆能够完全自主驾驶。因此,更准确的说法应为“智能辅助驾驶”,关键在于“辅助”二字,而非强调“智能”。
根据2022年3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驾驶自动化被划分为六个等级,从L0到L5。其中,L0至L2级属于辅助驾驶,由系统协助驾驶员完成部分驾驶任务,但主要操控权仍掌握在驾驶员手中;而L3至L5级才真正属于自动驾驶范畴,系统可在特定条件下代替人类操作,此时控制主体为系统本身。
当前市场中,大多数具备智能驾驶功能的车辆仍停留在L2级水平,也就是所谓的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其功能主要包括车道居中保持、自适应巡航、自动跟车和前车启动提醒等,目的是降低驾驶疲劳并提升行车体验。即便启用了这些功能,驾驶员仍需保持高度注意力,并且双手不得离开方向盘。
专家强调,一些厂商在宣传中使用的“L2+”、“L2.5”、“L2.9”等术语,实际上存在夸大成分。即便是达到L3级别的所谓“有条件自动驾驶”,也只是在特定环境和限制条件下实现部分自动化操作,仍需要驾驶员时刻准备接管车辆,以应对突发状况,确保行车安全。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智能驾驶≠自动驾驶,安全需谨慎https://ebike.zol.com.cn/980/9804518.html